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晚明官员,东林党人。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迁工部主事,起河南右参政,官至兵部侍郎。擢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以为不可,袁应泰不听。袁应泰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努尔哈赤水陆俱进,攻下沈阳,再战又下辽阳,贺世贤、尤世功为乱箭射死,童仲揆等赴援,亦战死。袁应泰在辽阳城东北的镇远楼督战,城破之后,举火**,明朝追封为兵部尚书。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忠节。
袁应泰,中进士,授临漳县知县,动员民工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调任河内后,组织群众穿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25条堰,灌溉田亩数万顷,使邻县也受益,政绩为两河之冠。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选司郎中,认真办事,将假冒世职的数百人全部淘汰。不久,任淮徐兵备参议,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又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修葺孔庙,使灾民都能饱食。袁应泰又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户部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其时,他已迁为副使,遂借病回乡。
多年后,袁应泰被起用为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身份到永平治水。当时,后金屡次兴兵攻边,袁应泰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袁应泰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泰巡抚辽东。熊廷弼被罢官,袁应泰代理经略,他上疏说:“誓与辽东相始终,更愿文武诸臣不怀二心,与臣相始终。”明熹宗对他嘉奖,并赐予尚方剑,袁应泰斩杀贪将何光先,罢免大将李光荣及以下十余人,就作收复抚顺的准备,决定用兵18万、大将10人,将作战计划向皇帝奏报。
袁应泰,精明能干,但用兵非其所长,规划也不周密,熊廷弼在边防时,执法严格,部队军纪整肃,而袁应泰失之以宽,而且更动了往日的规章制度。时值蒙古各部遭大灾,很多灾民到关内乞讨,袁应泰说:“我若不救,他们必将投敌;我招收他们,可增加兵员。”就下令招降,于是来他部队归顺的很多。袁应泰将他们安置在辽沈两城,有的暗中奸淫抢掠,居民深以为苦。于是,众人议论纷纷,认为招降兵过多,可能暗中被敌人利用,也可能间杂着敌方间谍来日为内应,有叵测之祸。而袁应泰却以为用蒙古兵抵抗清兵而自鸣得意,不久,遇到三岔儿会战,蒙古人作先锋,其中有二十多人阵亡,袁应泰就以此为理由淡化群众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