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森中青泉虽然出道时间很短,而且到目前为止只出了两张单曲,但却因为成绩太好,导致森中青泉的大名也跟着家喻户晓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把男主角的名字改成森中青泉,就是最好的噱头。
其实,日本华纳不是不想多给《雨之恋》这部电影宣传宣传,无奈时间太赶了。
日本的文化节在十一月三日,并没给华纳多少宣传时间。
想要多点宣传时间,就要往后推,可往后推的话,就没有更好的上映时间了。
加上合作方东宝电影公司,还有日本的文化官员,也希望电影在文化节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点上映,所以就在没有过多宣传的情况下,匆匆上映了。
好在在上映之前的两天时间内,曹志强私人出钱,在富士电视台上打了几个电视广告,效果还算不错。
主要是电视广告截取了一些画面太过美轮美奂,完全就是一个个的精美MTV。
电视广告一共有三个,分别对应三个场景,背景音乐也是三首歌。
第一个场景,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在凉亭里的初次相遇,背景除了经过后期处理过的古亭、花草、庭院、电闪雷鸣以及连绵细雨外,还有一首《那个夏天》的钢琴独奏版纯音乐。
《那个夏天》原本是《千与千寻》的插曲,曹志强单独制作了这首歌的钢琴独奏出来当背景音乐,再配合男主角跟女主角初次相遇的画面,确实非常有意境。
因为男主角跟女主角初次相遇的时候,本就彼此没有说话,而《那个夏天》这首歌的纯音乐,配合哗啦啦的雨声,确实更加的相得益彰。
《那个夏天》并不是电影里原本有的插曲,是曹志强后来在给日文版重新配音配音的时候,临时加进去的。
别说,这么一加,确实更有那个味儿了。
第二个广告片的场景,是影片的高光时刻、
也就是男主角一气之下跑下楼,女主角追出去,然后女主角在楼梯拐角见到了男主角。
此时男主角在楼梯下,男主角哭着对着女主角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在楼梯上的女主角泪流满面的听,最后忍不住扑过去,哭着抱住男主角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配音,就是本片的主题曲《Rain》了。
朗朗上口的歌曲,配合雨声跟哭声,简直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曹志强试过了,哪怕不知道剧情,只是看到这个片段,很多人就会迅速被感染,跟着眼红落泪。
而有了这个噱头,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部电影感兴趣。
最后一个片段的场景,则是男主角一脸怅然的仰头看着飞机远去,以及之后男主角半夜在台灯的灯光下,面带微笑看信的画面。
这个场景的背景音乐,就是《这世界那么多人》的纯音乐。
在这个场景的纯音乐里,是吉他加钢琴的二重奏,但吉他是主音。
这个广告就很明显了,象征着离别以及未来。
基本上,三个广告片,其实就大概阐述了这部电影的精华了,但又不会剧透,反而让人心痒痒。
由于广告片的的画面精美,音乐好听,所以虽然这三个广告的播放次数不多,每一个广告只播放了三次,但效果却非常不错。
以至于在首映日当天,就几乎座无虚席。
这在没经过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是很罕见的。
毕竟《雨之恋》是国外电影,不是日本本土电影,又没经过密集宣传,能首映日就几乎座无虚席,确实很少见。
哪怕好莱坞电影,经过密集宣传,除非是大片,否则第一天也很少座无虚席的。
只能说,曹志强临时私人掏腰包搞的那三个广告片,确实很给力。
也就是曹志强只宣传电影,如果他在那三个广告片里带货,相信销量也能跟着猛涨。
不过,只是宣传电影其实也不错。
因为《雨之恋》这部电影的剧情虽然一般,没那么复杂,可画面也好,音乐也罢,都是实实在在的好,是真正能给人带来视听感受的。
很多人在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被里面的各种画面所治愈,然后又被里面的故事所打动,跟着人物的欢笑而欢笑,跟着人物的悲伤而悲伤。
以至于看到后面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哭了,甚至有很多年轻人直接在影院嚎啕大哭。
等影片播放到最后,大家才好像吐出一口气,终于缓了过来。
而当影片结束,开始出字幕后,居然后面还有彩蛋。
彩蛋是一个高中少女跟一个上小学的小男孩儿,一起站在一个凉亭中避雨。
然后小男孩儿觉得无聊,就掏出一副纸拍子,找少女一起玩拍纸片游戏。
少女欣然同意,然后就跟小男孩儿在凉亭中乐呵呵的一起玩拍纸片。
彩蛋的背景音乐则是《未闻花名》的口琴独奏。
这个彩蛋的最后,是雨停了,少女跟小男孩儿彼此分开。
对于这个没头没尾的彩蛋,可以有很多解读。
你可以说,这个彩蛋其实可以看做是男女主角的过去,说明男女主角在很久以前就在凉亭中见过面了,只是当时彼此都不认识罢了。
当然,你也可以解读说,这是不相关的另外两个人,象征着另一个爱情故事。
不管观众怎么解读这个彩蛋都成,反正只要菜单的画面好看,音乐好听就够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