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百零二章 最后的建议

由于大明一方准备得当,所以蒙古人的骚扰并没有多少成绩,相反倒是有几个小的部族连人带牲畜投靠了大明。

接下来的一到两年之内,是草原给部族舔舐伤口的时候。 在大明严防死守、军士士气高昂的情况之下,是不会有了大动员。 大行动地能力了。

现如今,虽然渡过了最困难地一段时间,但是草原上还是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而且,很多依附于蒙古地小国家,小部族只是收到了蒙古各大部族的苛要,而一旦是索求的时候,尤其是粮食,茶叶的时候,往往被拒之门外。

那些长期依靠蒙古接济的小国家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而无双国恰好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

而在久久没有露面的许宗道夫妇和厉若海、封寒在小镇出现的时候。 凌战天就做出了在短时间内进军的决定。

原来。 他们四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完全是在草原上渡过的。 不但摸透了无双国的底细,还将周边其他的一些国家部族的情况打探的非常清楚。 并且在无双国内狠狠的除掉了一些“反动”分子,在感觉到时机已到的情况下,赶了回来。

凌战天在综合了多方面的情报之后,也认定了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所以他选在了这么一个牲畜都在蓄膘的时候出兵,为的就是尽可能的大乱现在无双国积蓄实力的步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下一个桥头堡,以便更快的完成对现有政权的颠覆。

而同样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小镇的还有朱棣和同来的僧道衍。

今年同样是一个不太好的光景,北方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旱情,不过由于朱棣和朱允炆的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大明的实力保存的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今年的受灾百姓的民生还是有保证的。

但是同样遭受旱灾的草原上,情况就不那么好判断了,但是朱棣还是借着赈灾之名,突击巡视了北方的几个重镇,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而朱棣在接到凌战天的将要开拔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往山西来的路上,大同这个边防重镇是他主要目标,而这个小镇自然也让朱棣是牵挂不已。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朱棣和僧道衍就赶了过来。

李帆自然还是被打发来和朱棣会面的第一人选,而朱棣也是比较乐意和李帆交谈,那些大佬实在是不怎么好应付。

李帆、朱棣还有僧道衍慢慢的走在镇子外面地小山之上。 当然了在他们的周围是布置了大量的警卫。

朱棣说:“小帆,要走了。 这个时机挑的也是很好,不过也要朱棣那方夜雨会不会在这个时候故意的找你们麻烦。 ”

僧道衍说:“皇上,臣倒是不认为方夜雨会这么快的有反应,就算是他明白一个新的无双国对蒙古不是那么有利,但是还是对于其他掌权地蒙古大公们却不会认可他在这个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出兵去招惹一个看起来并不怎么显然地。 却在强行动手会惹怒大明的国家的。 ”

朱棣说:“道衍说的是啊。 现在的蒙古已经不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时候的蒙古了。 对了,小帆。 这次你们行动还有要求吗?趁着我在这里,可以尽快的做出回应。 ”

李帆说:“对于收复无双国,现在看起来应该不会有难题。 我们是希望,在我们在西北做出一些成绩地时候,尤其是引起蒙古大部族主意的时候,能够得到皇上的声援。 ”

朱棣说:“这是一定的,当然了我也希望当无双国足以影响西北那些小国家的时候。 在大明需要的时候,也能向大明多多的靠拢。 ”

李帆说:“无双国虽然在塞外,但是我们却都是正经的汉人,就是双修府地人也都在中原生活了百年,中原故土之情,是万万不会磨灭的。 ”

朱棣说:“这就好,其实这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相信这次的合作会给我们双方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的。 除此之外还有别地要求吗?”无错不跳字。

李帆说:“这一年来。 承蒙皇上你的照顾,我们在兵力和给养上都有了不小的方便,在这方面,我们暂时还是没有要求的。 我们现在期望的是,等无双国正式光复之后,能够在无双国和大明之间开通互市。 我们可以提供我们有富裕的牛羊和战马。 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获取一些东西,尤其是粮食和铁器。 ”

朱棣说:“这个你不说,我也是要给你提出的。 做到互通有无,才能促进双方的合作。 ”

李帆说:“既然皇上考虑的很周到了,那么我也就没说的了。 ”

朱棣说:“道衍也向我说了,说等无双国复国之后,亲自去一趟,我也答应了。 相信,在那种情况下,道衍和凌先生是能够根据最新地情况制定出更好地计划的。 ”

李帆看了看僧道衍。 僧道衍对他笑着点了点头。

李帆对朱棣说:“那自然是好。 相信我们也不会让道衍先生等太长地时间的。 ”

说完了这些,原本觉得应该比较高兴的朱棣。 却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停下了步法,在一处山石之上坐了下来。

李帆看见一向以精力充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朱棣,竟然在真正当皇上一年之后,就有些沧桑之感了。 这皇帝可真不是一个好差事。

李帆问:“皇上,可是有操心之事吗?”无错不跳字。

朱棣说:“允炆现在还没有抓到,甚至连消息都没有一个确切的。 这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大明可是经不起内耗的。 ”

原来是为了朱允炆的事情,李帆也就释然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恐怕要缠绕朱棣一生了。

朱棣说:“黄子澄现在频繁的在江南各省露面,以他在读书人之中的威望,散布谣言,诽谤朝廷。 可是每一次锦衣卫出现的时候,他又消失了。 长此下去,恐怕江南还是有些不稳啊!小帆,你说说我该怎么办呢?”

朱棣其实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也并没有指望李帆能有真知灼见。

但是李帆那信手而来的回答,却让他万分的惊喜,甚至是惊艳。

李帆说:“黄子澄之所以能在江南士子中起到一些不太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时因为他常年的担任贡院的主官。 而如果皇上您下旨在今年或者明年来上一届恩科,这可是再好不过的收拢士子之心地举措了。 皇上您更可以亲自担任主考,相信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和实实在在的晋身之路,是要比黄子澄来的更吸引人吧!”

朱棣一听这话,立刻就精神了,他又看了看僧道衍,显然僧道衍也是为李帆的这个计策感到很兴奋。

朱棣在李帆面前踱着步。 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

李帆觉得既然说到了这里,不放就给朱棣来上一些更大的震撼。

李帆说:“皇上现在初登大宝。 收拢人心是首等要事。 如果皇上您可以尽收天下士子之心,则无疑给未来地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里,留下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

朱棣说:“是这样,但是眼前呢?黄子澄还有一个强项,那就是他与鸿儒之间有着很好地关系,如果让他发动了这些人。 也是一个危害啊。 ”

李帆说:“那就给这些鸿儒找些事情干!”

朱棣说:“事情啊?”

李帆说:“修书!修一部集古今之大全的大书。 相信这等盛事,可是那些自命清高,偏偏又希望万世留名的大儒们所不能拒绝的吧!而且这么一个浩瀚的工程,怎么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吧!时间对于像黄子澄这样的人是最致命地。 而且,这种事情对于皇上本身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立德,皇上你施仁政,宽万民。 自然会有人为皇上你歌功颂德;这立功嘛,皇上你北拒蒙古,甚至是北征蒙古,这可是自唐以来所没有的武功,加上臣万邦,让那些海外小邦慕名臣服。 说不定‘天可汗’的盛誉又会重现;至于这立言,如果皇上你主持修订了这么一部集合我华夏几千年文明的鸿篇巨著,那么万世之后,只要还有这部书,那么开篇的那个名字就能让皇上你百世流芳。 ”

李帆说的这些话,虽然多是虚词,哪有那么顺利的就完成了这么多事情地,但是听在朱棣鹅耳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特别是那种憧憬,让朱棣都感觉到自己的名字将比剑秦皇、汉武、唐宗。 宋祖。 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

李帆看着朱棣现在的这种表情。 也对凌战天之前交代自己的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没有一个帝王是不喜欢奉承地。

不过。 只要这些话能够让以后朱棣能多给无双国带来一些实惠,那么今天这口水就没有白费。

僧道衍却是看着李帆,感受这番话那无与伦比的煽动性,甚至有个感觉,那就是李帆是不是有意留在大明发展。

不过,僧道衍也承认,李帆后来的那些话虽然是些虚词,但是这个办法却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这种局面来讲,恩科、修书是可以很快稳定江南的。

朱棣镇定了一下,但是还是很兴奋的说:“就叫《永乐大典》如何?”

李帆和僧道衍同声说:“皇上明鉴。 ”

朱棣拍了拍李帆的肩膀,说:“小帆啊,你这两个主意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这个情我记下了,将来自会还上的。 ”

李帆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凌战天交给自己地活算是完成了,也是连忙道谢。

这一下,朱棣地情绪又高涨了起来,也许也是李帆给他了一个启示,让他有了一个对付黄子澄的办法,他对僧道衍说:“道衍,回应天之后,我就着人修订一本《佞臣录》,将黄子澄也编进去,让他留下一个遗臭万年地名声。 ”

“哈哈..哈哈!”

朱棣爽快的声音回荡在山间。

朱棣走了,往大同去了,虽然李帆给他描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但是他也是很清楚的知道,这种事情是等不来的,只有自己真正的做到了那一步,才行!

这也是现在的朱棣的一个优点,他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

那一万大军也在不久后开拔了,但是这一处军营却没有空闲太久,一拨拨的物资又被运来,做为李帆他们后续的补充,一旦有需要,可以更快的补充,

这是朱棣到大同之后,亲自下定的命令,虽说朱棣这么做本就有这个必要,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皇帝对于好话的回报呢。

至少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凌战天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不过,这也让这支队伍有了更大的资本,毕竟他们不希望新建的无双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破败下去。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覆雨翻云之飞刀问情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