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之,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登进士第,历官翰林编修、太子洗马等,以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次年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钱皇后去世后,刘定之与同僚彭时、商辂等据理力争,最终使其得以袝葬裕陵。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遂令其博览群书,但禁止其写文章,每每私下里尝试作文。一日,刘定之患病,父亲探视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和《咏桃浆》诗,惊叹道:“子有八面受敌之才”将来必为伟器。”刘定之考中举人,会试第一,殿试又夺得探花,一时名扬天下,被授任翰林编修。
京城发大水,全城被淹,刘定之应诏陈述十条建议,均不被朝廷采纳。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乡人发生冲突,牵连到他,竟被逮捕入狱,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刘定之编修任满,升侍讲。刘定之又上言十事,论及战阵、守备、练兵、选将至官吏的铨选、迁降、考察、赏罚,所言皆治国安邦的大计,受到皇帝的褒奖,升司经局洗马。
也先请求代宗派使者回报,刘定之援引旧例请求同意,但代宗不愿接回被俘的英宗,此事便没有立即获准,后又升为右春坊右庶子。宪宗即位,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径筵,以本官入直文渊阁参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