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吏员唯一的选拔途径。”
“按照干爹的意思,这些吏员通通都要派遣到异地为官,并且以县为单位,同时部署下去。”
“毕竟,要是只安排一两个人,用处也不是很大。”
“肯定是要把人一口气都安排到位,才能发挥这个政策的作用嘛!”
以大明最普通的县衙举例。
一县之地的吏员,少则上百,多则近千。
这些吏员岗位俨然就是大明朝的铁饭碗,世世代代都从当地选拔而出。
就这么搞,朝廷对于基层的掌控能力怎么可能会高?
就是要一股脑的将这些吏员替换掉,才好将那些不属于各地士族的权力收回来。
而且从厚黑学的角度上来讲。
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好处。
要是真一个两个的派人过去,那这个政策其实屁用没有。
甚至当地士族做的过分点,人前脚刚派到,后脚就可能因“撞到歹徒的刀子”、“掉进茅坑”、“水土不服”等等奇奇怪怪的原因,合情合理的暴毙。
这群士族干的出这样的事。
但要是整“建制”的替换,那就不一样了。
士族胆子再大,还特么敢安排上百人组团暴毙不成?
真当朱元璋握不住刀了?
而这些派遣过去的吏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抱团取暖”,形成当地一股新的势力。
这也正是季秋敢于将这个政策落实下去的原因。
在治理基层,对抗士族的层面上。
用“掺沙子”的手段,是没有用的。
就得以这种雷霆之势,将这群士族震慑住,令他们不敢作乱!
一两个人,朝廷不好掌控。
可一县之地容纳下的几百号人,朝廷还不好掌控吗?
可以说,季秋这个政策,非常具有可行性。
只有能够落实,并且大明不因此出现任何问题。
那么削弱士族,给大明延寿几百年的目的,轻而易举的便能达成。
但难就难在这个不出问题!
看看刘伯温的表情就知道了。
在听到季秋完整的陈述后,刘伯温直接两眼一闭,桌子上的一双老手不断颤抖,跟特么脑血栓似的!
这是要干什么啊!
往各地安排吏员也就罢了!
还必须是出身行伍的吏员?
刘伯温真的很想问问季秋。
知不知道这天下士族,最害怕的是什么?
不就是皇帝牢牢地把持住军权吗?
可以料见。
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全天下的穷苦百姓,都将踊跃参军,并且以一种狂热的姿态,拥护大明的皇帝!
只要这个政策始终存在,这种“崇拜”就不会停止!
这不就相当于让皇帝牢牢的把持住军权吗?
一个朱元璋就够让这群老爷,官不聊生了!
你朱元璋还想让你们朱家的皇帝,代代都像你一样?
这不是要把天下士族,往死路上逼吗?
祸事了!
几乎是一瞬间,刘伯温心中便有了决断!
朱元璋这个政策,不可能顺利落实下去!
就算落实下去,也必不可能长久!
而推动落实此策的所有官员,有一个算一个,谁也别想落到好!
哪怕是为了家里那个傻憨憨的儿子考虑,刘伯温也不能应下这个差事!
“文和啊...”
“此政...”
“要不要再斟酌一下?”
话音刚落,身为季秋忠实迷弟的朱棣便上前一步,满是疑惑的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