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皇帝还要徐渭将自己这些年的文集、书画都整理出来一份,交给大内。
内廷有专门的印经厂,质量远超普通民间书商印制的书籍,更容易存世。
若有可圈可点之处,将会刊行于世。
等孙隆一行人走后,诸大绶回过味来。
徐渭不是一般人,他的关系牵扯到胡宗宪。如今还有十多名官员为了解救他出狱而奔走,对于他的处置,自然要全部公开。
小皇帝没有派人去狱中找徐渭,或许是对徐渭杀妻之事心存芥蒂。
特意让宦官通知自己,显然是觉察到了他们的关系。
没有明说,已经是给他这个礼部侍郎保存颜面了。
想到这,诸大绶心里十分不安。
处在官宦场,不小心走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吕调阳调入内阁后,陆树声还没来就任,礼部暂时交由几个侍郎协同署理,瓜分尚书的权力。
他最近过得很得意,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
“一日三省吾身,圣人之说果然有道理。”
诸大绶回到书房,找出《论语》重新翻读静心,没有因为这个喜讯而再度设宴摆酒。
过了一天,诸大绶才提笔研墨,给徐渭写了一封信。
诸大绶在信中告知了陛下对他的看重,让他在出狱后,尽快北上效力,不要再犯错误。
徐渭如今仍关押在绍兴,两地联络只能依靠信件。
如今还没有邮局,但是已经出现了民间发展起来的民信局,花笔钱一样能帮忙传送信件物品。比较私密和贵重的,一般会交给自家的仆人亲自运送。
写好信,诸大绶让仆人送到兵部车驾司的府衙。
那附近有一处驻点,专门帮助在京官员们收受私人信件。
理论上不合规,但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让驿站的帮个小忙,顺手传递一些东西信件。
时间一长,形成了专门的驻点,让京官们更加方便。
午后,阳光透过文渊阁的窗户,浮尘荡漾。
这里积藏了皇家从全国各地搜罗的珍贵典籍,以宋版善本居多,算得上是爱书之人的向往之地。
按照规矩,除了皇家,只有当过翰林的大官才有资格入内阅读抄录。
可惜日常管理不严,负责看守的低级官吏,时常会偷偷将这里的藏书盗走,卖到外面换钱。
窃书,不算偷。
直到正德十年,情况过于严重,正德才命令中书胡熙,典籍刘韦等人进行校对整理。
后来嘉靖即位,他十分喜爱《永乐大典》,让人抄录了一份副本,对文渊阁加强管理,才有所好转。
朱翊钧为了保护这些古籍,更是不客气。
他回想曾经在大学图书馆兼职时的一些粗浅经验,引入了许多后世制度。
如今文渊阁藏书再一次被重新整理,他让人按照出版印刷的年代、保存完好程度等要素,判定珍贵等级。再按照经子史集的分类,将文渊阁的藏书重新排列,划定分区,做好目录。
专人负责专区,定期轮流查验,哪个区域丢了书,谁负责。
讲读官许国和翰林编修张元忭在文渊阁里挑选书籍,身边都要有人看着,以免偷偷把书藏起来带走。
如果想要阅读抄录,也留出来了专门的桌椅。
真想外带的话,要留名登记,限期归还。
倒是不用押金,目前还没人敢逾期。
两人对此还不太适应,找到想要的书后,一起离开了文渊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