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侃侃而谈,朱元璋心里其实是非常的舒服的。
可是有些东西深藏在内心的自卑是不容易那么快就拔除的。
所以当他听到朱标要去除四句章句作为主要解释的时候。
朱元璋就感到了很大的挑战。
这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朱标当然也知道这会对他的威严造成影响,可他同样也知道,这文字狱对于天下文人士子的伤害,可能还不止文人士子,就脸整个大明的风气都会成为一种拘谨的状态。
这其实是不好的,也是源于帝王统治的一种手段。
朱标当然也知道这是一个统治手段,可是他来自于后世,手段有很多,没有必要要限制文人的思路,限制科技的发展。
相反的他还要鼓励大家去开动脑筋,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朱标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好环境,然后接下来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安安稳稳的进行政治制度改革,进行管理就行了。
这简直就是一场一劳永逸的事情。
只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士子们也都去安心搞钻研去了,工人也有了上升的通道,可以入士,可以发明,农民也可以有安稳的生产环境,商人也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样士农工商都各有所长,都各自可以安安稳稳的在自己的事业里面耕耘,那么作为执政的人,也就会轻松许多了。
只需要盯着税收,好好的开枝散叶,好好的享受生活就行了。
朱标当然也想过上逍遥皇帝的日子,可是他也知道,这种日子还是要在大明有了很好的发展的情况下才行。
否则就会成为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
早晚会被人所取代。
现在的确可以依赖淮西武将们护住江山,可是后来呢。
他们一个个都死了呢,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王炸开局的人,难道就这点出息吗,就为了女人,为了享乐,不管其余的事情了吗?
在朱标的眼里,杀伐,征伐也是一个要做的大事。
无论是漠北较场的大明铁骑,还是朱棣的大明水军,又或者是蓝玉等人的征南大军,都是朱标要用于征伐的利器。
大明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好啊。
比西方的发展要早,四大发明都已经成熟。
科技也慢慢有了苗头。
火器也是全世界第一。
这些东西好好利用起来,那就是对其余国家的降维打击。
可是朱元璋没有利用起来,后世的大明皇帝也没有利用起来,而是完完全全用在了内斗上面。
斗来斗去,结果就斗亡了国家。
朱标吸取这些教训,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在自己身上。
现在他的寿命都已经过百了。
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亲自去做了
等着以后寿命更长,他完全可以自己将大明推进到工业革命,推进到现代化。
这样才是一个穿越者最大的成就。
现在朱标知道这文人思想的禁锢是非常可怕的,说白了他可以没有那么严重的家思想。
他还是觉得朱元璋一人的自卑,不应该让天下的百姓来买单。
一人和天下人,谁更重要这还用说吗?
所以,朱标知道朱元璋的这种心思,他还是要修改科考大纲,让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考上,也不是那些被朱熹的思想禁锢的一些书呆子在各地当官,一切都要依章办事,效率低下,毫无担当等等。
此事,朱元璋问起来,朱标还是认真的回答道。
“爹,如果儿臣没有猜错的话,用朱熹注解的章句作为大明科考的唯一依据,这有点像当年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汉武帝当时是为了防止各种学说影响到他的政治统治,毕竟大汉离秦朝最近。
而秦朝以前是文化最鼎盛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个时候出了圣人贤人,各种各样的学说老师,到现在还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
不能不说这种文化不好。
人都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接应,如果所有人都执一种学说,那么就会毫无创造力了。
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机会施展拳脚,反而是那些善于强记的人得到了好处。
我们大明的环境和当时的汉朝是不一样的,大明现在文化急需要复兴,在经过了元朝统治的近百年时间来。
大明的百姓很多都已经开始习惯元朝的风俗习惯了。
这个时候,当有各种各样的文人,各种各样的开创,来让文化复兴,还要编纂整个大明的文化大典,让文人们能够有典可以依,但如果全部都是按照朱熹那一套理学思想选拔出来的人。
又怎么能够真正公平公正的去做好这些事情呢?
这样一部书将广布于天下,流传于后世,这里面的内容必须要绝对的正确,不能有个人的思想在里面。
所以,在选拔的时候,也要绝对的公平公正,考虑到所有的学子才行。
儿臣明白父亲你的顾虑。
咱们朱家和朱熹虽然都姓朱,可是的确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完全没有必要去攀附这样一个身份。
我们就大大方方的承认就是没有背景,就是从一个农民乞丐一步步登上皇位的,这反而更加显出父皇就是真龙天子。
毕竟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就发生在父皇你的身上。
父皇你是得位最正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身份之类的事情。
至于朱熹,他只不过是一个大儒,比起父皇的盖世功劳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在儿臣的眼中,他反而是配不上当朱家的祖宗的。
我们朱家的祖宗就是九世贫穷,但也不妨碍后代能够出皇帝。
这样的说法,反而让百姓更加的佩服,让天下人更加的信任,而不是一定要去硬来一个祖宗来。
李世民当年就犯过这种错误,非得要把老子李耳拉来当自己的祖先。
结果,后世的一代代都知道他的这个做法,都在暗地里嘲笑。
父皇也不希望咱们朱家也有人来嘲笑吧!
虽然作为帝王也堵不住悠悠之口,也免不了史书铁笔啊!”
朱标把话说完,朱元璋眼神迷离,也立即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标儿,你说的有道理,咱的确是小心思了,还是标儿你的心胸气量大,读书多还是有好处的。
那就按照你说的这样去办吧!
好好选出一批能干的人来为大明所用。
至于朱熹这件事,着礼部和宗人府把他改了吧,咱朱家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咱相信,有标儿这样的有为之君,将来朱家的功绩一定超过以前任何一代,所以咱不需要找别人帮忙贴金了,咱们自己就是金!”
朱标嘿嘿一笑。
“父皇,说得对极了!孩儿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