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想了想,问道:“主公可知益州有何动静?”
刘备摇摇头:“益州倒无特别消息,只是听说刘季玉还是与汉中张鲁征战不断。”
“哦?能不能在这里做做文章?”
“子初以为要如何做文章?”
“张鲁米贼出身,与刘季玉有杀母之仇。听说刘季玉也多曾当众言张鲁背弃故主,乃反复小人。若是我们派细作在蜀中散布谣言,说韩遂、马超为了抵御曹孟德,与张鲁结盟。待曹军退却,定然助张鲁攻蜀。刘季玉胆小暗弱,说不定联结主公以为臂助,届时主公便有了入蜀的名义。”
说起张鲁与刘璋的仇怨,还是一桩桃色事件引发的。
张鲁祖父张道陵弃官入山隐居修炼,创立了五斗米教。
张道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早死,张鲁很小的时候继为首领。
其母卢氏是个有名的美女,年纪轻轻守了寡,为了维持住五斗米教,便用巫蛊鬼道往来于权贵之家。
她经常进出益州牧刘焉府邸,一来二去便与刘焉勾搭上了。
刘焉早有割据一方的野心,于是把张鲁与他的五斗米教派到汉中传教。
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
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
这样一来,朝廷与益州的交通被阻断,刘焉便事实上割据了益州。
但是刘璋是个正统的儒家子弟,看不上巫蛊鬼神那一套。
再加上父亲刘焉自从与卢氏厮混在一起,浑然忘了远在长安的结发妻子。
以至于刘璋两个哥哥因为图谋诛杀李傕,事败之后连同母亲一起被李傕全部下狱诛杀。
也就他事先奉命前往蜀中探望生病的刘焉,几个侄儿在议郎庞羲的保护下逃出长安,跟着来到益州,才逃的一命。
刘璋不敢怪罪父亲刘焉,却迁怒张鲁母子,使得父亲沉迷美色,没有及时将母亲与两个哥哥想办法接到益州,致使母亲与哥哥丧命。
所以在父亲刘焉死后,他立刻处死了卢氏。
张鲁母亲被杀,当然不肯罢休,便在汉中宣布脱离益州管辖,与刘璋不共戴天。
十几年来两方征战不休,早已仇深似海。
若是突然得知对方得到强援,即便没有确认,也不敢不防。
或许还真有可能慌不择路得情况下联络身在荆州的同宗刘备,向他求援。
毕竟刘备仁义之名早已传遍天下,当初北海太守孔融,徐州牧陶谦,荆州牧刘表,可都曾得到刘备的帮助渡过了难关。
有这样的前提在,刘璋想到刘备,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真实历史上刘备率军入蜀,也真的是收到刘璋的邀请。
虽说其中有二五仔张松与法正出了力,劝说刘璋下了这个决心的因素。
可眼下张松迟迟不出现,刘备没了内应,李源只好自己创造条件,出了散播谣言这个馊主意。
刘备有些拿不定主意,谣言这玩意虽说屡出奇效,当初董卓被杀,谣言就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他根本不敢寄希望与此。
“可是子初,散播谣言是不是过于儿戏?”
“所以尚需找几个心向主公的益州士人为主公作伐,劝说刘季玉引主公为援。”
“这样能行吗?”
“主公,机会不会从天而降,既然时间紧迫,咱们就得争取一下。”
庞统也道:“子初说的有理,益州君臣并非铁板一块,若是仔细找找,应该能找出几个心向主公之人。刘季玉暗弱,当年江东虎将甘宁甘兴霸乃益州豪强,尚弃季玉而就江东,可见不安于益州之人亦众。不如主公遣人往探一二,或有意外之喜。”
刘备点点头,是啊,甘宁少年时号称锦帆贼,劫掠客商。
后来在同郡贤人劝说下开始读书明理,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蜀郡郡吏。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召集部众下江东去投靠了孙权。
想来定是不满刘璋,所以才弃官出走的。
听说刘璋在蜀中也不是一直平安无事,时不时有人反叛作乱。
甚至当初他父亲的好友兼老部下,弃官舍家护送他几个侄儿来蜀中的议郎庞羲,都与他决裂,起兵反对他。
还有早年随刘焉入蜀的中郎将赵韪,一样在刘璋继位后反叛。
正说明蜀中并非所有人都对他忠心耿耿。
要是操作得当,说不定海真能找到几个可以策反的官员。
刘备心动了。
“那我们就试试?”
“是啊,试试又有何妨。”李源觉得可行性极大,大不了让过去探查的人员留意一下张松、法正等人。
人不就我,我去就人好了。
三人计议已定,李源、庞统正要向刘备告辞。
就见陈到又走了进来,在刘备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就见刘备白净的脸上顿时涨的通红,怒道:“此事可真?!”
陈到点点头:“书信虽说烧了大半,不过末将抢回来两封,上面......却有不忍之言。”
说着从怀里取出两片绢帛,其中一片还有烧过的痕迹,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来匆匆看了一眼,便怒气冲冲的一把扔在地上。
“贱人可恼!气煞我也!”
李源、庞统面面相觑,不知道刘备为何发火。
庞统小心的问道:“主公何事发怒?”
刘备气呼呼指着地上绢帛道:“你们看看,简直岂有此理!”
庞统捡起绢帛看了一眼,面露震惊之色,转手递给李源。
李源瞟了一眼,见一封绢帛上面写着:“谋定,月内必掳备。议。”
另一封绢帛上写着:“主上已允,于海昌扫榻以......”
后面几个字因为被火烧过,已经分辨不清了。
但是两封绢帛密信意思非常清楚,第一封应该就是说陆议、士匡谍案,落款议字,代表的就是陆议。
而第二封密信内容更是让人震惊。
其中意思分明是说孙权允许孙尚香去海昌与某人相聚。
而两封信笔迹相同,也就是说同样是陆议写的。
那么问题来了,陆议不是已经被孙权杀了,人头当时都送过来了,怎么还会写信让孙尚香去海昌相聚?
“叔至将军是哪里来的这两封密信?”
李源问道。
“某去主公内宅遣送夫人女婢,见一人正焚烧书简绢帛,形迹可疑。便将其拿下,不过只抢得这两封绢帛。”
“可曾审问过此人,这封密信是何时送过来的?”
李源指着被烧过的那封密信问道。
“审问过了,说是十日前收到的。”
“嘶......”
李源惊了,“难道说......陆议没死?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