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0062【王霸道】

穿越一场,我到底在追求个啥?

争霸天下做皇帝吗?

还是力挽狂澜,保住汉家江山?

又或者,为了让老百姓过得好些?

我的底线在哪儿?

忽地,朱铭想起王安石的《王霸论》,那是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总纲。

孔子只讲仁义,不分王道与霸道,但其言语更倾向于王道,内圣而外王。

从孟子开始,尊崇王道,鄙视霸道。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在于是否出于仁义之心,而不在于是否行仁义之举。

荀子沿袭孔孟思想,又更进一步,王者争取人心,霸者争取友邦,强者争取土地。当遵礼行王道为主,重法而行霸道为辅。

王安石糅合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推中庸,杂王霸道而行之。

为了彰显诚信,提升自己威望,齐桓公归还土地,晋文公退兵罢战,这些在王安石看来,不是王道,而是霸道。因为他们在假仁假义,退兵还土都是为了自己。

真正的王道,真正的仁义,是齐桓公、晋文公把地盘吞了,让那里的百姓过得更好!即便对自己的声誉有损,却能够惠及于民。

中庸就是王道,王道就是中庸。以造福天下百姓为出发点,王道和霸道互相调和使用,这就是王安石的治国理念。

只要对天下百姓有益,便做坏事背上骂名也可以。

想做到中庸,真的好难啊,朱铭忍不住叹息。

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王安石的新学,同样追求中庸之道。可这玩意儿,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判断力,否则强者会变得刚愎自用,弱者会逐渐屈服于现实。

借着火盆的亮光,朱铭拔出宝剑,在甲板刻画“中庸”二字。

不知何时,向知县来到朱铭身后,盯着甲板上的字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贼寇当前,贤侄还在研究天地大道?”

“怎么做到天人合一?”朱铭回头问。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而非世人所误解的和稀泥。

向知县摇头苦笑:“难,人都还没弄明白,俺不知天道哪里去求。”

朱铭指着自己的胸膛说:“天心即我心,天道该在心里求。”

向知县品味一番,居然听懂了,安慰道:“都是些不义之财,杀的也是恶贯满盈之人,贤侄又何必纠结于此?”

竖子不足与谋,朱铭懒得再讨论这个问题,拱手说:“多谢县尊赐教。”

朱铭的矫情与纠结,是怕迷失自我,被权力和金钱所侵蚀。

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今夜之思,也有收获,朱铭确定了自己的行事风格,即践行王安石的王霸论。

治国如此,做人也如此。

王安石虽已故去,却平白多出个虚空弟子。

移船靠岸,朱铭握剑站起,接下来该行霸道事了。

朱铭带着三十多个弓手,明火执仗闯入村中。遇到茅草屋,立即冲进去,抓起村民就说:“官府剿贼,你来带路,去村中最大的宅子。事情办好了,重重有赏!”

村民吓得浑身瘫软,几乎是被拖着走的。

这处村落极为穷困,规模远远小于上白村,难怪祝宗道鸠占鹊巢也没人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主角叫朱铭的小说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