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百零五章 担忧

家里的女人多了,事情就多了。

一直到离开了内院,唐清安才放慢了脚步,他的亲兵们早已在廊外等待。

随着地盘的增大,事务的增多,将军府却没有扩大。

人手还是那些人手。

精兵简政。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被召回金州,日后将在金州负责全局。

最远的镇江,到金州的快船需要两日,往返四日余。朝鲜最远的济州岛,到金州往返一趟需要**日。

两人将在金州,通过各地的公文管理地方。

而巡视各地,则交给了税课司,通过税课司官员,来监督地方是否落实。

不再需要两位大佬,亲自去各地奔波,即耽误时间,又影响两人处理公务的效率。

其实不光是将军府,各分巡道衙门,同样人员不多,因此才有郑永廉之事。

送走了海外商人李文,赐给了他金州的勘合,可以过一路关卡,又写了亲笔信给他。

有唐清安的亲笔信,他可以在山东,金陵,扬州,应天府,广东一路有人关照,不会出事。

贾琏也回了京城。

他离开家中又是半年。

李成贤从朝鲜回来,在家里歇息了些许时间,在离开金州前,几人聚在一起。

“根据唐展望的回信,通过各家的关系,获得了众多商贾的参与,唯有一点,那就是海禁。”

唐清安看着手里的三位大才,笑着说道。

金州孤悬海外,收复失地。

朝廷无法供给物资,有官员建议,准许金州子民出海捕鱼,各家帮助上言,因此获得特许。

历史上。

有贤明的隆庆皇帝,做出了开关的决定。

身体一样不好。

可是对朝局十分的关心,极其的负责,提拔勇于任事的才干,不像现在的太上皇。

所以。

大周至今没有放开海禁。

南宋末年,大批的汉人流于海外,例如朱潜带家眷子女泛海出洋,定居于高丽之全罗道锦城。

为安全起见,朱潜与其子女隐姓埋名,成为韩国朱姓之开基祖。

朱潜韩国后人在后世,已发展为当地大族,人口多达十万以上。

又有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大周海禁以来,福建百姓生活困顿,常私自出海求生。

数百年下来,不可计数的汉人在东南亚繁衍开支,发展势力,打下的根基,哪怕被西方各国打压,也一直未成消亡。

当然,这些海外之民,不少人有了势力,就目中无人。

为了自己的利益,敢袭杀朝贡贸易的使船。

总之。

海禁之下,这些海外之民,被称为罪民,不被官方认可为子民。

而且更加的提防。

因此,大周从来没有放出过风声,有开关的音讯。

只可惜。

这几百年来,是汉人发展东南亚的最高光时期,可惜大周不懂这其中的好处。

只看到了其中的威胁。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有不好的人,当然也有更多的好人。

就不提这个时期,六七百年后,东南亚繁衍了无数代的海外之民,纷纷慷慨解囊,甚至亲自大批加入革命。

而到了国破之时,同样也是鼎力支持国内,亲赴国内抵抗日寇,云南有纪念碑。

人多了,当然就会有不孝之人。

例如抗战时期,同样也有大批的汉奸。

海外之民,受了六七百年海禁的苦,不被承认为子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屡屡遭受打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红楼从辽东开始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