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539 了却君王事 (二合一)

沉忆辰澹澹的回应了一句,没有解释太多,至于朱祁玉相不相信,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是吗,那你觉得到这种时候,朕还如何消除跟文官的隔阂?”

朱祁玉同样明白是否相信已经不重要,于是他把话题转到了正轨上面。

于谦那句直言面谏的“满朝皆太保,一部两尚书”,过去这么久了朱祁玉已经记忆犹新,确实自己为了废后易储不断的打压文官集团跟老牌勋戚,从而导致了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日后朝政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如果来日新君跟托孤大臣无法修复,那么大明党争的时代可以提前到来。

“释放被关押在凤阳府的建庶人跟吴庶人,同时恢复建文皇帝的尊号,平反曾经被冤杀的开国功臣以及靖难功臣。这些对于陛下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极大的安抚跟笼络儒臣之心,利大于弊。”

“另外废除妃嫔、宫女殉葬制度,以泥偶、石像替代。”

沉忆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锦囊妙计,仅是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在天顺朝后期做的事情而已。

靖康之耻放在后世几乎人尽皆知,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几乎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面,人人恨不得上去唾弃一口。相比较起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的那些操作,其实算上国力优势简直有过之而不及。

为何放在史书描述中,朱祁镇的声名好像并没有那么差,原因就在于他后续的一些补救措施,得到了文官集团的认可,放在史书里面美化了许多口碑。

毕竟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书却是由人为书写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毕竟是明太祖朱元章的大宗,朱棣靖难成功后再怎么抹除年号跟历史,依旧无法获得深受儒家观念的文官大臣们认可。

如今时过境迁,建文皇帝的后人“建庶人”,以及太子朱标的后人“吴庶人”,已经遭受打压迫害了几十年,获得了许多大儒跟文臣的同情跟不满。

景泰帝朱祁玉要是能在最后阶段,做成翻桉平反的事情,那么必然会赢得整个儒臣群体的一致好评,对于他庶子登基的敌意也会消除许多,顺带能让新君朱见清继位过程更加稳当。

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见清即位登基同样不符合礼法,次子抢在了长子朱见深的前面,注定会生出许多波澜。

至于最后的废除妃嫔、宫女殉葬制度,那就更不用说了,人葬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极其残忍跟不人道的,明朝哪位皇帝做了都相当于功在千秋。

就算景泰帝朱祁玉不答应,当他逝世宾天之后,沉忆辰也会动用自己的“权臣”力量,强硬阻止殉葬制度的继续推行,无非就是这段史书上的好名声,落在谁的头上而已。“陛下,你前面不是问宾天之后,史书上会怎样评价,能称之为一个好皇帝吗?”

“做成了这几件事情,臣可担保必然会名垂青史!”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诗词本来是用在臣子身上的,但现在沉忆辰却在帮朱祁玉赚取生前身后名。

“懿文太子跟建文帝,以及开国功臣跟靖难忠臣,是该正名了。”

“就依沉卿所言,朕会传命下去让司礼监拟诏。”

就如同沉忆辰说的那样,颁布这种平反正名的圣旨,对于皇帝来说是没有多大影响的,特别是用“遗诏”的形式颁发。可却能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名声,不说别的好处,至少“仁”这个儒家推崇的君王标准达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