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432 南宫密谋 (二合一)

沉忆辰语气有些唏嘘的说了一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外戚的弊端,而是“人治”的弊端。

“现在你得知背后主使之人是谁,还敢接下此事赈灾济民吗?”

杨鸿泽目光注视着沉忆辰,这一次他的语气没有了讥讽的意味,相反有着一种他内心不愿承认的期待。

“当然,要是人人都趋利避害的话,这个世间还有公道正义可言吗?”

“至少我沉忆辰,不愿意做那个冷眼旁观者!”

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杨鸿泽一时说不出话来,内心里面可谓是五味杂陈。

杨鸿泽知道这些内幕,其实并不是什么调查的结果,而是他如今跟会昌伯本身就同属于太上皇的利益集团,对方压根就没有隐瞒这些。

甚至不仅仅是会昌伯孙忠主导了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行为,朝中很多勋戚高官同样有份。哪怕不是自己亲自参与进去,手下的追随者、附庸者、店铺家奴,或多或少保持了相同的默契。

毕竟只有到了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地步,他们才能合理合法的收购兼并田产,买下更多的家奴,租下更多的佃户,维持着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

否则单单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愤怒,以及比擦屁股纸强不到哪里去的大明宝钞,如何能当人上人?

说句更为夸张的话语,哪怕像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这样的顶级勋戚,都很难保证手下的店铺农庄出淤泥而不染。

杨鸿泽正是知道背后的阻力跟难处,他才选择了保持沉默,直至看到沉忆辰毅然决然的接下为民请命,羡慕、嫉妒、敬佩、向往种种情绪接踵而至,造成了他非常纠结的内心情绪。

“大明北境出现饥荒的原因,除了以会昌伯孙忠为首的权贵囤粮,哄抬粮价外,本质是供给远远不足。哪怕你抑制住了粮价上涨,依旧无法解决米粮紧缺的局面,治标不治本。”

说罢,杨鸿泽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开口说道:“但不管过程如何,我希望你能做到让百姓不再饥寒交迫。”

说完这句话后,杨鸿泽就把目光望向号房,不再与沉忆辰多言。为期九天的景泰元年乙己科会试,正在按部就班举行的同时,紫禁城内同样在名义上被封锁住的南宫,却并没有真正的达成封闭状态,收到太上皇秘密两匹好马相赠的张軏,此刻出现在了南宫之内!

见到张軏前来,看守朱祁镇的老太监阮浪,很识趣的从院内离开,站在了宫门之外放哨。

阮浪是明成祖时期南征带来的安南人,要知道当年大明南征过程之中,对于藩邦蛮夷一律采取“斩草除根”的战略,敢于反抗者成年直接斩杀,幼年阉割带入宫中成为太监。

包括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实则也是云南之战阉割的幼童俘虏。

阮浪历经五朝,可以说是看着明英宗朱祁镇长大,从情感上自然要更加亲近。景泰帝朱祁玉让他看守,毫无悬念的直接被策反,倒是成为了太上皇的亲信。

只能说景泰帝朱祁玉的根基不稳,不仅仅是表现在外朝官员中没有足够的亲信势力,内官除了少数几个潜邸时期的亲信太监外,同样找不到足够信任的人手。

加之朱祁玉哪怕狠下杀心,囚禁了自己的兄长朱祁镇,却在待遇上依旧没有苛刻。不单单是保持着太监宫女服侍,甚至就连曾经的妃嫔都来了南宫相伴,从而历史上才能繁衍出这么多子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