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出口三百万件瓷器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计划,这意味着光瓷业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大明国赚回一百万两白银。
根据现行的商业税率,朝廷通过场课、关税等手段能抽二成,也就说,仅陶瓷出口一项,就能为朝廷创造二十万两税收,相当于数个人口大府。
这个收入年年有,年年递增,还不用朝廷派官员管理,不用派兵驻守,与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丁银田赋完全不同。
尽管税收已经很可观,不过朱由榔更在意另一件事,即每年一百万两白银的净流入。
这个时代的交易用都是真金白银,可不是随意印刷的纸币,不会发生实物商品换回废纸的事。
朱由榔告诉众人,这种银钱净流入叫做贸易顺差。
一个国家有了贸易顺差,各行各业的老板就有资金继续扩大生产,或者用赚来的银子进口国内急需的商品——比如来自暹罗、安南的粮食。
相反,如果国家白银净流出,就会形成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国家的商人相当苦恼,必须想方设法从本国百姓手里搜刮金银,以保证贸易继续进行。
总而言之,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占主动权,可以自由调整进出口数额,达到贸易平衡。该国的产业会越做越大,商业会越来越活跃。
反之,贸易逆差国则会因为缺少金银货币,不得不闭关锁国,进而死气沉沉,逐渐走向衰落。
至于是否能完成“三百万件”的目标,朱由榔并不太担心。因为早在崇祯年间,仅广东的瓷器产量就高达几十万件。
如果不是满清入粤造成社会动荡,进而人口锐减,光广东一省,就能完成任务。
当然,想要尽快恢复并扩大陶瓷、丝绸、漆器等传统行业的产能,并顺利卖出去,除了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很多条件。
烧制青花瓷需要大量无烟煤和高岭土,这些珠三角很少,需要从安南鸿基煤矿、合浦高岭土矿等地运送到广州;
扩大桑树、甘蔗的种植面积则会造成粮食产量下降,需要从安南、暹罗等地补充大量粮食;
至于日本年产高达五十万两的白银产量,也需要船只去贸易,去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