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谢杜相告知!”李泰对杜如晦行礼,表达了提前通知的感谢。
杜如晦挥挥手道,“好好把幽州经营好,这种两国定点通商的模式前所未见,你将来遇到的事怕也是多不胜数,我就不打扰了,你好好在幽州看着就是了!”
“恭送杜相。”李泰对着杜如晦行礼把杜如晦送出了自己的府邸。
如同杜如晦所说,在巡查完幽州大运河河道后,杜如晦便带着马周继续向着沧州而去。
虽然这一段时间,杜如晦都在幽州,但沧州的事也已经准备的七七八八。
此刻杜如晦前往沧州,想来最多也就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这一段的运河清理,建立起一个标准的津口来,整个《漕运计划》此刻也从北到南的正式铺建开来。
杜如晦带着马周离开,但李泰的工作倒没停留下来。
毕竟大运河完成了疏通后,接着便要修建雍奴到天津城的道路修缮好,还有天津港口到天津津口的驰道,李泰到底是有着干不完的活等着这些徭役。
只不过随着五月的到来,基本上幽州大大小小世家全部完成了春耕,播种上了粟米。
而李泰也没强行推广小麦,毕竟小麦现在在幽州种植得不多,更重要得是,若让他们种植的小麦多了,那自己在秋末种植小麦时,在耕牛的运用上会跟他们起冲突!
不过,随着他们对耕牛的需求开始不断下降,李泰则在天津这区域开始大面积开垦起来。
说实话,天津所处的位置几乎是以平地为主,加上境内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运河没有经过这里时,还没什么,但运河经过这里,这片区域的土地自然凸显了出来。
与此同时,幽州农业学府的学子们也开始毕业,虽然这批数量一样不多,也就两百来人。
到了李泰手上更是一百人左右,但让他们去组织徭役们去开垦荒地却足够了。
这时候,李泰给远在长安的吕才发送消息,让他把今年丰收的小麦,研磨成了小麦粉后,再派遣农业学府愿意北上幽州的学子们,把这些小麦粉送到幽州来。
这件事情吕才也不敢怠慢,回信表示会先把小麦粉送到洛阳,然后再由永济渠送到幽州。
不过从长安到洛阳,渭河水道只能走到华州,剩下来的道路需要陆运运输。
在这过程中,除非沿途购买粮食,否则粮食消耗会非常大,至少会损耗三成以上,还请燕王做好准备。
李泰收到吕才信件后,马上又给驿站送去一封四百里加急的信件,表示从孔雀处要钱,直接沿途购买粮食,把这一批小麦粉先送到幽州来。
同时又写上,自己拿到了洛阳津口的建设权,可以把原本调度给自己的墨科与算科学生,先派遣到洛阳的津口处修建洛阳津口。
同时联系上马周,获得朝廷审批,让洛阳的津口建设起来,费用则让孔雀把炭业、布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利润拿出来,填补这个窟窿。
不过,高陵的小麦粉这些粮食,则尽可能向幽州运输,这点没得谈。
见到李泰的回信,吕才把学府中事情暂时交给刘神威来处理。
与孔雀商量后,自己亲自带着学子们护送着粮食来到洛阳,然后一批以农科为主的学子继续运送小麦粉顺永济渠北上,把这些小麦粉送到李泰手里。
而自己则另外带着墨科与算科的学子,在洛阳寻找适合的地方购买土地,建立房屋。
等联系上马周,确定得到朝廷的批准建立津口后,便开始集中力量建设津口。
有了吕才全权处理洛阳津口的事情,也让李泰松了一口气。
更重要得,还是今年洛阳小麦粉成功运输到幽州来,虽然费事不少。
说实话,去年虽然购入大量粮食,就算现在李泰的粮食也依旧非常充足,但今年徭役来得这么多,让这粮食的损耗有些出乎李泰的预料。
哪怕自己仓储之中的粟米能支撑到今年秋收,但李泰看着连一年都支撑不到的粮仓,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心慌的。
所以,在确定高陵小麦丰收后,第一时间,李泰便让吕才把这些小麦粉给运输过来。
因为李泰看着粮仓一点点空下去,而不见粮仓堆满,李泰还是有很大不安全感的。
一直到六月份,高陵的小麦粉全部都送到天津都入库后,李泰才松了一口气,实际上这个过程之中布匹钱粮的损耗,甚至比粮食总价的三层,可能还要多几分。
但李泰觉得,这一件事情还是很值得的。
这时候的李泰才想起来,吕才还在处理着洛阳津口的事情。
李泰发送了一封信表示粮食送到了,同时让吕才慢慢处理洛阳津口,不需要着急。
毕竟杜如晦对整个大运河不仅是单纯的清淤工程,还有为了《漕运计划》的执行进行人事调整。
就算杜如晦也只能一个州一个州的慢慢调整过来,所以李泰让吕才慢慢来不需要多么着急,就当是让算科与墨科的学子有一个实习的地方。
见到李泰的回信,吕才看着快要修建好的津口,又看了看这封信……
燕王这是看不起谁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