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二百五十一章铁玉儿

后人还发现,李庭珪墨还可做它用。╔ ╗

比如可做漆、染的替代品,据《遁斋闲览》记载:“大中祥符中,治昭应宫,用廷珪墨为染饰。”

此外,有人还发现李廷珪墨还能当药治病,是治疗妇科产后大出血病的特效药。

这可能与墨中有许多收涩和活血化瘀药有关,这就更提高了该墨的价值和名气。

李廷珪的制墨事业,对安、徽当地制墨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大约宋中叶之后,歙、州(即后徽、州)墨业空前繁荣起来,在全国形成有名的制墨中心,据说当年徽、州地方的松树,因制墨厂子太多,曾被砍伐一空。

可见后来名扬天下的徽、州墨,其前身是李廷珪的易、水墨。

很可惜,李廷珪子孙后来多走入政界,当官的不少,无人再承祖业。

典籍上也没有李廷珪制墨具体方法和工艺的详细记载,只有《全唐诗》上保留了一首关于李廷珪存墨方法的诗——《李廷珪藏墨诀》,据说是李廷珪自己的口述。

这诗是:“赠尔乌玉玦,泉清研须洁。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也仅此而已。

之后的徽、州制墨技术已是“李墨”的改进版了。

现在的台、湾故宫博院收藏着一枚,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墨体上还有“翰林风月”题字。╔ ╗

据说此墨是当年乾隆皇帝个人所保存,由于心爱一直没舍得用的原物,所以留下来了,现在已经是很珍贵的文物。

金三这么一说,孙渺然、张燕和金兰全部愕然,而白羽则是高抬着下巴,得意的不行。

谁又能想到,鸡蛋大小的一块黑石头,居然不是石头还是文房四宝中的墨,是墨还不要紧。还是李庭珪的墨,这白羽的运气也足够逆天的了。

当然,这归根到底还是金三的运气,有人说,李墨最终会失传。是因为当年李氏把有点年岁的黄山松全都祸害没了。所以最终李墨才会失传。

当然,也有人说,李墨不是失传,而是因为没有了黄山松。所以配方改变了,后来的制墨技术就是有李庭珪的李墨制造技术改进而来的。

但不管怎么样,金三得到了李庭珪的制墨技术,只要培育点黄山松,就可以把这种神奇的李墨复制出来。

而培育黄山松实在是不难。现在已经证实,黄山松和台、湾松其实是同一种松树,既然能够在台、湾成活,那在他们这里也能成活了。

而且各地还都有黄山松的盆栽买卖,所以寻找些黄山松的幼苗也不算难。

“看到这一小块李墨,你就能学到李墨的制作技术?”白羽好奇的拿着那棵墨锭问道。

金三自信的道:“这有什么难的?等回去,我让他买一棵黄山松回来,等把黄山松催长的足够大,我就给你们制作一批李庭珪的墨。╔ ╗

到时。我们把它卖出去,要知道李庭珪的墨,说是国宝也不为过,就算不能当做国宝来卖,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特别是对那些文人雅士来说,这更是珍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有这种技术,就不会愁卖不出去。”

白羽眼珠子一转道:“这次不能给侯亮了。这小子不实在,他学会了就把我们撇到一边了。你给我们找个老师,让他好好的教一下我们古玩的知识,这淘宝可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不要说了,我们快回去,让三哥把他看到的东西录下来,我可是迫不及待了,要是三哥骗人,那可有你的好果子吃。”孙渺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