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争论

三公九卿制度,其实不算是一个坏制度,起码他各司其职,让层的政治格局比较明确,中下层的官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但三公九卿制度,在某些皇帝的眼里,它就是束缚自己权利的一个东西。

比如说汉武帝。

西汉初期,大汉新建,在三公九卿制度的帮助下,大汉休养生息,慢慢的从秦末战乱中恢复了过来。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发现,三公九卿制度严重限制了皇权,不利于他推行中央集权,对匈奴发动大规模作战。

因此从汉武帝时候开始,就对三公九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汉武帝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把所谓的“外朝”和“内朝”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汉武帝本人早期还是很雄才大略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把内外朝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罢黜了给自己增加掣肘的太尉等官职但到了汉武帝执政的后期,这种中央集权的弊端也出现了。

随着汉武帝本人越来越好大喜功,不停的对外用兵,导致国力衰弱,丁口损失严重更要命的是,因为汉武帝一手掌控着朝政,只要汉武帝本人不悔改,就没有人能限制住汉武帝手里的权利。

后来汉武帝终究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世英名给葬送了,及时醒悟,下了轮台罪己诏,重新开始休养生息,这才保住了大汉朝的国运。

到了后来,汉宣帝继位后,意识到这种制度的弊端,又一次对三公九卿制进行了一次改革,在保证皇帝权威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汉武帝晚期的情况,对汉武帝改革后的三公九卿制又做出了一些调整。

再之后,汉哀帝时期,丞相这个统领百官的外朝职位遭到了罢黜,导致外朝和内朝不再有明确的区分,三公九卿分别掌握朝政,辅佐皇帝,大汉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没有丞相辅政的时代这时候的三公九卿制,其实已经跟最初的三公九卿制完全不一样了。

再再之后,经过西汉末期的动乱和东汉的统治,所谓的三公九卿制,已经变得名存实亡了。

随着曹操重设丞相,开设丞相府,大权独揽,所有的朝廷政务,全部是由丞相府来决断的,丞相府的佐官,比朝廷的三公九卿的话语权都要大。

所谓的三公,已经变成了一种没有实权,荣誉性质的职位,而九卿,早就成了清水衙门职位,根本没有任何实权,也没人愿意去当。

大汉的官制,到了不改根本不行的地步。

只是,这里面的重点是,是重新恢复汉初的三公九卿制,还是重新设立一个官制,取代三公九卿制。

有一说一,三公九卿制本身没有问题,但刘备真的愿意重设太尉,丞相,御史中丞这样分散皇帝权利的职位么?!

刘备可不是刘禅,现在的季汉也没有到“危急存亡之秋”,刘备不可能会选择把权利完全集中在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以图政权实现平稳过度的。

尽管刘备依然信任诸葛亮,相信诸葛亮的能力和人品,但诸葛亮可没有那么强大的权利欲历史如果不是为了北伐,诸葛亮也不会选择让“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所以官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臣属们需要讨论,刘备的主观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公九卿制度对皇权是存在约束力的,但这个还没有统一的乱世,刘备集团又身处偏远之地,如果不能集中所有的资源来做事,没事儿还要内朝,外朝之间来回扯皮的话,那别说北伐,稳定内部政局都会很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