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549章 何为国力强盛

这就是从弘治十二年到正德四年努力经营来的局面。

接下来,他就是要从宁夏开始逐渐清理边镇屯田之事,同时整备军队,提升战力。

到时候五十万边军、二十万京营,还提什么‘罪天下而不稳’的事?

……

……在宁夏。

张璁有陕西巡抚王廷相和总督河套王守仁的支持,平叛事宜一结束,他便全力推动清理军屯、重新划界的工作。

不管怎么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

《明会典记载:“每军种田五十亩为一分,又或百亩,或七十亩,或三十亩,二十亩不等。”

这里不等的原因,是因为土地肥沃、贫瘠程度不同。

但平均来说是每个军士50亩地是不错的,现在宁夏镇人数减少以后,军队规模为两万两千人,这就需要110万亩地。

原安化王府和庆王府共计占有二十八万八千亩军屯。而王爷占的地其中至少一半都是好地,地形平坦、地块方正,靠近水源利于灌溉。

所以仅王府所占之地,就可以解决一个卫所的屯田所需。

说起来两位王爷也算是手下留情,需知后来徐阶徐阁老一家便占了二十多万亩良田。

所以要说贫富差距,其实这个年头的贫富差距更为夸张,简直已经到了离谱的程度,像是无法想象的一家占有几十万亩田,这些竟然真实存在。

这样想来,抚恤姜汉、杨英家几千亩地,其实也没什么过分。

宁夏镇经此叛乱,可以说原先的秩序被破坏极大,许多原来的千户、百户被牵连下狱,再加上张璁作为钦差仍然重申9月20日需要交出多占军屯,

以至于官府所掌控的屯田数量猛升,尤其两个王府,再加上原来宁夏卫指挥使何锦义有两千五百顷也就是二十五万亩田历史记载,非杜撰,所以刚一开始,张璁就有五十万亩可分之田。

这些田地去处自是没什么说的,全部分到宁夏卫、宁夏前卫和宁夏后卫之中。

一来这是最为主要的工作,另外分田到军士,可以快速安定人心,军队稳住了,局势就乱不了。

王廷相做官这么些年,也是最近这些天才最为畅快,他不辞辛劳始终跟随张璁一起推动此事。给耕牛、农具,教树植,复租赋,遣官劝输,诛侵暴之吏……这些都是他作为巡抚可以直接协调处理的事。

而由于军队本身就有屯垦的职责,所以量地、分界,也不用再劳烦他人,直接领着卫所士兵们就开始了。

王廷相在和张璁算账,“以目前来看,除靖虏卫的三卫人马,今年可获屯田100余万亩,且裁撤三卫所,宁夏镇军卒减少,各军所获军屯可适当增加。不论如何,按照朝廷所定每亩一斗两升之税,宁夏镇明年可收获粮米100余万石,可上缴籽粒数12至13万石。剩余的留由自用也是够的,此后也不再需要朝廷千里运粮,甚至还能有剩余。”

古时候,一名成年男子,一年要消耗600斤粮食,也就是4石。四卫人马再加上些随军人员,一年消耗主粮20万石。

但这是理论情况,首先收成看天,随便弄个什么区域性灾害,马上就减产。而且人不能只吃大米,他总得吃油、盐、,总得扯几块布做些衣裳,所以就需要再换些银子。还有除了人,马也要喂。

养一匹精壮的马所耗费的粮食,能养活四五个成年人。

所以真的粗暴的吃起来,加之官僚体系中难以根绝的贪腐问题,基本上连吃带拿,到最后能余个10万石算是不错了。

就这余下来的,还有人要打它的心思。

“靖虏卫的军屯也要清理的。”张璁补充说道。

虽然说靖虏卫没怎么受反叛的影响,但是张璁又不是来平叛的,他是来清理军屯的。

王廷相自然明白,也没有任何一道政令将靖虏卫给踢出去,“靖虏卫有些特别,虽每分田地有近200亩,但土地贫瘠,气候早寒,且相当空旷,原先是要朝廷岁调10万石粮米给养的,重新清田以后,至少要能自给自足。”

换句话说,靖虏卫实际上也相当于贡献了10万石的屯田籽粒,不需要再调粮了嘛。

宁夏镇是边关之地,稍作整顿,便有22万石的屯田籽粒。

仔细想想,大明一年才一百多万的籽粒数,宁夏一镇而已,这都要七分之一了。

可大明所设置的军屯之地,岂止七倍宁夏那么大?

除了其余边镇,还有广大的内地卫所,那些卫所也是屯田的!

只要把这些潜力都挖掘出来,不说恢复洪武年间一年屯田籽粒两千多万石的辉煌,至少一年让朝廷收个1200万石的粮食是没太大压力的。

如此,岁入便能大幅度增长至4000万石。

增长是一方面,许多卫所清理军屯以后,开始重新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再调拨粮食。所以消耗还少了。

那个时候大量的粮食储存于预备仓,大明也能实现记述汉代强盛的那句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而这,就是所谓的国力强盛。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