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南京反应
金生玉的书信到了叶沈手中。
叶沈看了之后,也是头疼。
无他,金生玉的问题,不仅仅是金生玉的问题,而是北军很多高级将领的问题。新的指挥模式,很多人都不适应,甚至包括了叶沈。
在军事改革之后,指挥更加精细化了。到了叶沈这个地位,对第一线几乎没有什么干预了。更多是负责战略问题。具体战役指挥,是在各军军长身上。
除非遇见如河间这样大决战。否则叶沈出马的可能性不大。
就这个问题,何夕专门与叶沈聊过了。
叶沈而今已经不单单是军中一员将领,他将来在朝廷的地位,与徐达而今的位置差不多,必须考虑军队建设了,枢密院使这个位置,迟早是叶沈的。
叶沈不能仅仅考虑打胜仗了。
也要考虑培养出一些能够独挡一面大将之才了。
只是有些人中用,有些人不中用。
金生玉将来的前程不大了,最多一个世袭伯爵了。甚至不是他,连同鞑将,估计都是这样的。不是朝廷有意限制,而是鞑将恐怕不能适应未来的战事,就好像明中后期,也不是大明朝廷有意偏袒,而是一些投降的鞑将,就是比一些卫所将领能打。
自然要重用是一样的。
叶沈思来想去,将吴立这一员老将请过来,询问他对前线的看法。
吴立看金生玉的奏报,沉思片刻,说道;「其实,此战目的并不在彰德,以末将之见,莫过于另出一军,直接沿着黄河西进,将彰德卫辉府给包圆,至于具体怎么打,是另外的事情了。」
叶沈说道:「那盛庸这个人你怎么看?」
吴立沉思片刻,似乎想起了浮河之战的血腥,说道:「盛庸是一个劲敌,但是仅仅是一个劲敌而已,还不至于打不过的。」
叶沈说道:「如此,就按你说的办。第三军也归你指挥了。我要求不高,拿下彰德卫辉就行了,至于太行山以西,暂时不管了。」
吴立说道:「末将遵命。」
--------
就在叶沈准备增兵的时候,南京方面也在对彰德之战做出反应。
朱允炆特别关注彰德之战。无他,这代表他这换帅之后的直接成果,他想要的结果自然是一场大胜,最后能反推到河北去,当然了,朱允炆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大胜不行,那就小胜,让北军无功而返。
也是可以的。证明朝廷已经从河间之战的大败之中恢复过来,也证明河间之败,不过是对方侥幸为之而已。
但是,战事打到这里,朱允炆看过一封又一封的奏疏。
各种情报从各个方面传来,盛庸与金生玉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允炆的关注之中。虽然朱允炆身边很多将领对盛庸的评价很高。但是朱允炆都不怎么相信。
无他,朱允炆也知道自己在军事上并是太懂,太容易被人忽悠了。
他不懂军事,但是他懂地图啊。他看着金生玉一步步的南下,打到了彰德府城下,也看着盛庸一步步撤退。什么话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是地图不可能是假的。
这种一步步后退的胜利,朱允炆怎么可能相信?
这种情况下,说盛庸多厉害,朱允炆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是不是收了别人的钱。
不过,朱允炆也没有立即发作。
因为朱允炆也知道,发作也没有什么用处。只是在心理对这里人减分了。将来渐渐冷落也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