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镛道:他们明天就要去参加府试,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
这时,一直靠在那里的春梅,撅着小嘴。道:我不要,我要芸芸马上回去。
刘镛好笑地蹬下来问道:你为什么要芸芸马上回去?
春梅道:您看芸芸来了,妈妈一直抱着她。芸芸来了,你们都喜欢芸芸了,而不喜欢我了,
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刘镛一把抱起春梅,指着他的小鼻子道:你真是个小气鬼。你已经做阿姨了,应该要让着点才对。
芸芸也不示弱,撅着小嘴道:真是个小气鬼,还和我抢着吸我妈奶呢。
哇,把在场的人全笑得前仰后翻。
听说冬梅回来了,老夫人也在杜鹃的搀扶下,来到厅堂上。
冬梅和蒋锡坤马上迎上前去,拉着老夫人的手,异口同声,道:奶奶您老人家好呀。
老夫人道:一大把年岁了,不中用了,眼也花了,耳也聋了。你们呀,也不时常回来看看。还有那秋梅,也好久不回来了。我啊,见你们一会,就少一会了。
冬梅笑着道:我家奶奶长命百岁,还要多见几个重孙呢。
老夫人笑呵呵道:就我家冬梅嘴巧。
女人聊天三件套:老公、孩子和衣料。
女人们在聊天。刘镛和女婿也在聊天。
刘镛问道:不知小婿近日干何事?
蒋锡坤道:岳父面前实不相瞒,家父近来生意也一般,小婿只是帮衬帮衬而已。
刘镛若有所思,道:我眼下,扬州的盐业、和南通的围垦,正缺少合适管理人选,不知你意下如何?
蒋锡坤道:岳父如此抬爱小婿,乃我之大幸,一定不负您的所望。
......
经过县试第一轮淘汰,到府试考生已经剩下不到一半。考场里,刘安澜和刘安江分别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答卷。监考官,也时常到刘安江桌子旁观其答卷,别看他还是一张梓童的脸蛋,而他的笔锋流利舒畅,刚柔相济,不见在答卷上涂涂改改,为之惊讶。
经过三天考试,刘安澜和刘安江又同时出圈。
后来,他们又参加了八月份的院试。
院试共两场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经过红榜,知道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出案,而刘安澜为贡生,且才13岁的刘安江成为禀生。
得知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成为秀才,刘家上上下下无不感到喜出望外。南浔镇也传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刘安江13岁就成为秀才,成了南浔镇有史以来,最年小的秀才,无不传为佳话。
老夫人也是笑哈哈地道:阿弥陀佛,那是我刘家祖上积的德啊!
听说刘家公子双双出案,已成为秀才,乡里乡亲的都前来道喜祝贺。
老夫人笑着对刘镛道:阿镛啊,孙子同时都成为秀才,是我刘家几代以来大喜事,理应摆上几桌,庆祝一番。
刘镛笑道:乃是祖上积德,摆上几桌就免了。
得知两个儿子都已成为秀才,尤其是长子安澜为贡生,次子安江是一位禀生(读书由国家发给粮食),刘镛心里实为高兴,但他表现得十分冷静、低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道:现在你两算是有识之士,也是刘家第一代有文化之人。这是你们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不假,也是祖上积的德。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以后的路更长,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最缺的是什么?
安澜道:阿爹之意为儿心里明白,我们缺的是社会知识,为人知识。
安江也道:有知识不代表就有文化。
刘镛满意地看着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