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670章 事实上的权游(1)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若说《货币战争》这本畅销书之所以被许多人所诟病,其实倒不是什么学术方面的问题——严格的来说,除了科普之余,这本书还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思考的,虽然书中提出的某些“解决方案”比较扯淡,但任何一个经过认真的思考后的方案都不该被嘲笑,即便是它严重脱离了实际。

这本书之所以在后世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并不是其本身,而是这本书当初为了营销,很是找了一些写手去宣传,主动或被动地,给众多二次创作者提供了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从而通过一系列文学作品或者文章扩大一些诸如阴谋论之类的观点和“案例”,逐渐地在大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金融资本无所不能”、“金融资本强大到不可战胜”的群体潜意识——这种群体潜意识的影响非常糟糕,间接地影响了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金融路径依赖思维”,客观地削弱了华夏部分经济领域的活力和创新性(虽然各有各的客观情况,但仅从主创人员的主观意愿层面来对比一下企鹅求而不得的“原神”和其余那些被纳入了八百里江山的优质中小型项目,以及那无数的“创业就是为了卖项目”的创业者,大家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诚然,西方世界“金钱与权力的游戏”的规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份量也的确不可小觑;

但事实上,只要你明白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和基础逻辑,再放到当今全球化新体系的框架下去思考,就会发现……金融资本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可怕!

………………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西方当初能被推进到资本社会的阶段,间接掌握了货币发行权的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确是不可忽视的。

地球人都知道,西方世界想要进入资本社会,就需要有足够的货币支持作为前提,金融资本控制了货币,自然也就控制了资本社会下国家的经济发展。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说到华夏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总是以儒教的强盛、封建统治的强大作为理由,使很多人在反省华夏的经济发展时,总是将矛头指向孔家店,致使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错误地消灭了。

但是,等到了后世,对于经济问题的认识已经上升到货币金融的高度,从这个角度再审视华夏历史——你就会发现,当初华夏之所以没有走向资本化,关键是货币问题没有解决。

要实现资本化,就要有大量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增加,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需求量也就急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货币的供给不能跟上,必然造成货币的紧缩,货币增值明显,就会有大量的人把货币储存起来,或者放高利贷牟利,造成利率高涨。

华夏古代以金银作为货币,金银每年的开采量有限,再扣除自然使用(如制造器皿)用作货币投放的量更有限,同时还有不少人把金银埋人地下储存,结果就是造成自然的紧缩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夏古代的利率是极其高昂的,宋代王安石变法时,王宰相给老百姓的优惠贷款利率为年息4~5分,即年利率40~50%,这优惠利率也是高得吓人;而当时的社会利率更高,如此高的利率会扼杀一切快进式发展生产的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