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八十七章 苍生之事付鬼神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南阳、颍昌两府的百姓都是倍受官府压榨的大宋子民,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郾城县清野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在临安也照样会发生。

当然,大宋君臣站在临安高高的临安城墙上,只能远远看到浓烟四起、百姓被兵卒驱离的景象,却没法听清百姓们的哭泣和咒骂。

但失去家园的百姓们迟迟不愿离开,甚至还与清野士卒爆发冲突的混乱场景还是依稀可见。

这些情况,都与赵官家幻想的百万军民共抗同军的场面严重不符。

只在城墙上待了半个时辰,心神不宁的赵桓便放百官离开,自己也匆匆回到宫中,召兵部尚书孙傅进殿询问迎敌之策。

孙傅年仅四旬,进士及第后,历任秘书省正字、监靖御史、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两个月前,兵部尚书路允迪受主战的李纲、吴敏牵连而被罢,孙傅接任其职。

可以看出,直至官进兵部尚书之前,孙傅既没有出知州县任经历实务锻炼,也没有从事过军事相关的任何工作,都只是在大宋中枢出任清要之职。

太平时节,用这样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执掌兵部都非常不妥,更别说现在国家将要灭亡,迫切需要知兵之人管军的危急时刻。

孙傅能爬上这个要害岗位,与赵官家莫名其妙的用人原则有一定的关系,但也绝不是凭眼缘看运气。

朝堂之上那么多人,能被皇帝信重者,必有其过人之处。

孙尚书的过人之处便是博闻强记,才思敏捷,肚子里确实有货。

赵桓登基时内忧外患,诏群臣献策,时任中书舍人的孙傅上章,乞复祖宗法度。

皇帝不明其意,召孙傅问对,其人答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短短的一句话,便生动概括了大宋百余年来到政治变迁,让急需民心的皇帝意识到了复祖宗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兵部尚书之任虽是赶鸭子上架的临危受命,孙傅却能极快进入状态。

几天之后,便理清了本部业务。

不到两月,就翻阅大量兵书战策,还能结合时事信手拈来。

日前,户部尚书梅执建议皇帝下诏清野,赵桓犹豫不决,也是召孙傅入对。

孙尚书张口就是“魏国公(二月份才受到赵桓追封的范仲淹)《论西事札子》有言‘若寇至,使边城清野,不与大战’”,当场便坚定了皇帝的决心。

现在,赵桓隐隐觉得清野好像做错了才仓促回宫。

但其人刚带百官登城观看了士兵清野,此刻却不好这么快就打自己的脸。

因而,孙尚书进殿后,皇帝便没有提清野之事,而是直奔当前的危急形势。

“孙卿,正乾皇帝用兵惯于以势压人,同军不动则已动若奔雷,其部既然已经渡过黄河,不日将至临安城下。

朝廷日前才仓促下诏征兵,恐缓不济急。临安城中兵少将微,难当同军全力一击,局势危急,如之奈何啊!”

“陛下勿忧。”

孙傅刚才也在城墙上,同样看出了清野的情况很不妙,但皇帝似乎又有了胆怯退缩之意,这可不行,得赶紧打气。

而且,其人还真有破敌之法,正准备献给皇帝。

“臣观同军过往战例,并无殊异之处,唯火炮犀利无双,我朝亦有火炮,然射程、威力皆远不及大同,并非工匠之技不如人,实乃同军善用妖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