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这是任何一个中央政府的追求。
清廷在丢失南京之后,接连遭遇失败,弄得一头的虱子,自然没有功夫来对付姜襄这些军阀,不过随着这两年来,北方逐渐恢复和征服漠北的胜利,清廷的实力得以恢复,多尔衮便又有了削弱汉族军阀的心思。
像姜襄这样,手握重兵的汉将,一直是多尔衮的眼中钉,所以他准备借着这次南征,削弱一下姜襄的实力,一步步控制晋北。
姜襄实力不小,整个晋北地区,至少能拉起来五万人马,因而多尔衮也不敢逼的太急,而是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这次先抽调他几万人,再征他一些粮草,慢慢的削弱,等姜襄反应过来,他已经没有实力与朝廷抗衡,只能乖乖的做一条狗了。
多尔衮这也是学南面的王彦,那厮就是借着战事,一点一点的将唐鲁的军队调到前线,慢慢消化,最后在一劳永逸的解决。
山西一地,在北方诸多省份中,保存算是比较完好的,特别是晋北地区,姜襄顺来投顺,清来投清,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晋北陷入战火,保护了民生和经济不被破坏。
满清在失去江南之后,迫切的需要重新找到一个钱袋子,而山西一地的晋商众多,他们通过与关外蒙古部落的贸易,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是一个不错的税源,所以多尔衮急于进一步控制山西,加强中央集权。
清廷这几年通过向山西参透,除了晋北之外,晋中和晋南都已在清廷的掌控之中,就连宣大也有不少清廷的人。
清廷之前不重视建设,丢失江南之后,才开始禁止圈地,恢复北方生产,可是想要恢复,必须要有投入,清廷为了恢复河北、山东,就只能增加山西的税负,这已经损害山西晋绅的利益。
这次南征大军需要大批的粮饷,多尔衮便下令,再次从山西征粮,特别是要征宣大的粮。
借机调走姜襄的军队,是削弱他的军力,加大征收,是疲敝山西之民,也是削弱晋北的财力,军力和财力都被削弱,清廷自然就能控制姜襄和晋北了。
宁完我隶汉军正红旗,很早就投靠了满清,清廷官制的建立,有他一份功劳在。
女真从落后的部落,变成一个国家,不是凭空变来的,它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取代原来的部落规矩,而国家要怎么运转,这都不是凭空出来,正是有宁完我这样的人不断建议,定官制、辨服色,论伐明策略,论考试取官,一把屎一把尿的教授,才使得满清逐渐将这套制度玩转。
宁完我原本是在北京做京官,多尔衮为了加强地方的控制,所以派遣他这头识途老马巡抚山西,为清廷掌控三晋大地。
清廷控制的地区,河南、山东、淮北属于前线,屯驻了重兵,不向清廷要钱,就阿弥陀佛了,北直隶要供养北京,就剩下山西可以压榨。
这一次,多尔衮让山西提供南侵的粮饷,晋中晋南的州县,基本已经完成了征收,就剩下晋北。
几十万人马在南面大战,宁完我深感责任重大,他见大同的粮饷还没争齐,姜襄的人马还没有南下,便匆匆跑来大同催粮,并准备说服姜襄,派遣人马南下助战。
堂内众人听了宁完我的话,脸色都沉了下来,坐在左首的大同知府耿燉见气氛沉默,转动着小眼睛左右看了看,然后站起身来,说道:“抚台吩咐的是,其它州府都已经完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我们大同府也不能落在后面,必须要向朝廷尽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